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中国以制度型开放和平台效能提升为依托,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吸引外资加速布局。商务部在3月16日明确,2025年稳外资工作的重点将集中在国家级经开区、自贸试验区等开放平台上,推动政策精准落地。
数据显示,全国232家国家级经开区仅占国土面积不到千分之三,却贡献了全国10%的GDP和超20%的外资流入。2024年,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示范省市吸收外资达413亿美元,占比全国服务业外资总额的50.2%。根据《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自贸试验区将实施提升战略,进一步扩大电信、医疗等领域开放试点,激发市场活力。
日本和美国企业的投资意向凸显这一趋势。中国日本商会调查显示,58%的会员企业计划2025年增资或维持投资规模;米思米、博迈立铖等日企正布局新能源与机器人领域。中国美国商会报告显示,53%的美资企业拟增加在华投资,覆盖高端制造与绿色能源等赛道。
中国通过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推进要素跨境流动便利化等方式,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全国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已压缩至29条,制造业外资准入全面放开。上海自贸试验区推行跨境资金池便利化政策,允许外资企业集团内部资金自由调配,降低融资成本。
地方政府积极行动,上海推出营商环境8.0版方案强化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支持;海南自贸港通过“零关税、低税率”吸引外资集聚,2024年跨境人民币收支规模同比增长12倍。
外资持续投入源于中国超大规模市场潜力与产业链升级带来的协同效应。例如,日本豪雅光学引入AI质检技术提升效率,美国高通深化与中国车企智能驾驶合作,德国巴斯夫在广东湛江建设全球最大一体化基地。近五年外资在华收益率稳定在9%左右,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展望未来,中国将继续扩大制度型开放,推动与RCEP、CPTPP等国际规则对接,完善“投资中国”服务体系。商务部外资司副司长王亚表示:“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我们将与外资企业共享高质量发展新机遇。”
编辑:吴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