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Prime会员日临近,平台审核力度却陡然升级。这场席卷欧洲的验证风暴呈现出残酷特征:
法人信息成为高危雷区:法人年龄过大、公司工商异常、近期更换过法人,均可能触发审核。
验证问题刁钻致命:从法人变更原因、供应链细节到运营操作逻辑,问题穿透店铺本质。
容错率为零:多位卖家反馈,一次验证失败直接导致账户永久停用,“欺诈”判定几无翻身可能。
英国国家犯罪管理局(NCA)同步展开雷霆行动,最近一年已端掉1.15万家涉嫌欺诈的空壳公司。伦敦某地址竟注册了4000余家企业,这些企业实际分布在英国各地乃至海外。当亚马逊审核系统与政府监管铁拳同步收紧,卖家生存空间被极致压缩。
亚马逊的合规风暴正从两个方向席卷卖家。视频验证审核首当其冲,成为许多卖家的噩梦。在2025年亚马逊卖家峰会上传出消息:亚马逊账号视频验证将进入“熔断时代”。
今年5月,亚马逊升级了视频验证标准,新增三大审核指标:禁止使用虚拟背景,要求人脸与证件动态比对,以及通过设备指纹识别监控同一设备多次验证的风险行为。
更令卖家紧张的是“二次验证熔断”机制将在9月正式上线。账号连续两次验证失败将立即冻结,且无法再次提交申请。这意味着任何一次操作失误都可能导致账号永久报废。
“一旦虚拟视频认证失败判定账户欺诈,二次救店的概率非常低。”一位服务商透露。老店铺的审核尤其严苛,涉及店铺信息、法人信息、供应链、运营知识等多维度问题,回答的逻辑流畅度直接影响结果。
与此同时,欧盟电池法规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已经悬在头顶。根据最新规定,8月18日起,在比利时、法国、德国等8个欧洲站点销售含电池商品,必须完成EPR注册并提交专属注册号。
距离8月18日欧盟电池法规生效仅剩不到一个月,许多卖家仍未意识到危机的严重性。根据规定,在德国、瑞典、波兰、荷兰销售含电池商品的卖家,若未完成合规注册,商品将被强制下架。
法国和比利时的情况稍显缓和,可由平台代扣代缴费用,但成本依然不可小觑。西班牙和意大利的处理方式仍在确认中,卖家需密切关注后续通知。
注册流程的复杂性远超多数卖家预期。在德国,卖家需按品牌分别注册——若销售3个自有品牌的电池产品,需为每个品牌单独申请EPR编号。非欧盟企业还必须指定当地授权代表(AR)完成注册。
卖家群体存在多个致命误区:
“一号通全欧”幻想:欧盟未设统一电池法注册号,卖家需按不同销售国分别申请。
混淆EPR与WEEE:即使荷兰系统显示同一号码,电池法与WEEE注册仍需分别完成。
依赖供应商注册号:法规明确转售方需独立注册,不能使用上游供应商的注册号。
未完成注册的代价高昂。在德国,违规者最高面临十万欧元罚金,商品将被强制下架、ASIN码注销、listing删除。其他欧盟七国的处罚虽细节有别,但监管同样严厉。
当卖家疲于应对电池合规时,另一场清理风暴悄然而至。7月中旬起,亚马逊美国站开始批量下架乐高产品,原因是“非品牌所有者不得为停产商品创建ASIN”。
“我的库存还剩不少停产商品,这可怎么办?”一位玩具类卖家在论坛哀叹。随后索尼、罗技等品牌的停产商品也陆续遭下架。
亚马逊政策明确规定:为停产商品创建ASIN的权利专属于品牌所有者。这意味着分销商和第三方卖家手中的停产商品库存一夜之间变成烫手山芋。
平台对此的解释是保障顾客购物体验,但卖家们认为此政策对玩具、电器品类极不合理。一位业内人士分析:“这会导致玩具品类至少80%的商品被封杀,书籍品类可能也会有90%的商品被封杀。”
欧盟的监管风暴不止于产品合规。7月,欧洲议会以619票赞成、26票反对的压倒性结果通过提案,取消实施数十年的150欧元以下进口商品免征关税政策。
新政重构了税收规则:
平台被定义为“推定供应商”,需代扣代缴税费并承担税务稽查风险,违规罚款可达未缴税款的200%。
低价值包裹查验率从5%提升至15%-20%,清关时效延长至3-5天,退货率或上升10%-15%。
直邮包裹每件征收2欧元固定费,海外仓包裹仅0.5欧元,政策明显鼓励卖家布局欧盟本土仓储。
这些变化对低价商品构成致命打击。50欧元以下商品综合税费率达35%-42%,如售价40欧元的电子产品,税后成本将升至54欧元。欧盟预计30%中小卖家或因利润归零被迫退场。
面对多重合规压力,中国跨境卖家亟需战略重构:
供应链地理重构。在波兰、捷克设中心仓可通过大宗海运降低关税50%,在土耳其、摩洛哥建二级枢纽,利用自贸协定转口。泛欧计划卖家更需警惕——荷兰电池EPR注册状况直接影响Pan-EU资格,未合规商品无法在荷兰站保持可售状态。
产品与定价洗牌。淘汰50欧元以下低价值品类,聚焦200欧元以上高附加值商品(如智能家居、新能源配件)。在独立站采用DDP(完税交付)条款,明确标价含税,提升消费者信任。
合规体系升级。立即启动欧盟多国电池EPR注册,注意德国需按品牌分别申请。提前注册VAT税号,对接IOSS系统,确保平台代扣数据与自主申报一致。非欧盟企业必须在当地指定授权代表。
品牌价值突围。通过设计创新与品质提升(如欧盟CE认证)构建差异化竞争力,抵消税负成本。针对亚马逊清退的停产商品,开发兼容型替代产品或零部件。
跨境下半场,唯合规者胜!
德国要求按品牌分别注册——销售三个自有品牌电池产品的卖家,需要申请三个独立的EPR编号。9月“二次验证熔断机制”上线后,两次视频验证失败的账号将被永久冻结。
欧盟海关数据中心将于2028年启用,整合AI技术实时监控商品成分、安全认证及供应链合规性。未达标商品可能被整柜扣押,不合规企业可能被平台清退。
那些在8月18日前完成电池注册、重构供应链、启动品牌化转型的卖家,将在欧洲市场的新秩序中赢得席位。全球跨境电商的下半场,合规能力本身就是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