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截至7.15号 TikTok ADS全面下线 那么只剩下GMV MAX
很多人问我那现在如何付费起店 以前可以通过广告高出价 做计划拉起,现在大家所有的动作全部标准化了,首先认真的理解下起店的概念,起店不是把店铺做到多少单,起店 分为几个事,第一个就是拉分,在体验分没问题的情况下,就是打链接,所以每个人理解的就是我店铺出单就是起店 在我看来只有真正链接打起来才能起店成功
所以问题是我们该如何打链接?
今天这篇文章
我主要讲个框架
每篇链接 我在单独深化
这个打法是基于起铺爆量 专门针对打品的方法论
一选二测三投放四铺五盘六放量
首先我们来聊聊选品,在选品之前先确定一下 我们的身份,因为你的基因会带来你的策略的不同 但无外乎就两类人 第一类是没基本盘的也就是小白,第二类是国内外有工厂部署的这个是工厂 第三类是打品的卖家
如果作为小白怎么选品,其实小白没有选品资格 只能是商品卡跟卖 跟出来爆品才有环境 也就是入行 我们入行是需要契机的 在不同窗口期下 大家进场姿势也不一样,所以小白通过商品卡测品建立第一轮基本盘 也就是纯低价的逻辑 累计供应链优势,测出爆品后做定位,到底是走中低端路线 还是走中高端路线
第二个就是工厂选品逻辑,首先工厂看你是纯低价做跟品的工厂 还是说是自己本身给品牌代工的工厂,两者切入的姿势千差万别,如果你要是纯低价的工厂 你的选品基本上就是两种,1.自己拿自己的产品测,2就是直接做市场调研 然后切趋势品,工厂配合投放直接打 配合自营素材+达人 把产品价格压到极致 如果你是打品逻辑 如果你是中高端的逻辑,只能调研走中高端,工厂有个最大的两个问题,第一个是唯价格论,总觉得我低价应该能做起来,不懂市场 也不了解局势,很难知道自己下一步的策略
第三个就是抖音的打品卖家,说实话抖音的打品卖家过来都是降维的,无论是美国跟东南亚 但是难得是 第一个 第二曲线增长盘 如何冷启动 第二个就是每个地区现在进场机会与红利优势到底是什么 第三个我们进场为什么能打赢 第四个就是第一步到底怎么做
总结:三套人三套竞争策略,所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为什么很多人妖魔化选品,仿佛选品选好 直接就赚大钱,实际上选品最难的不是选品 而是在竞争策略 这不是信息差 而是认知差
关于测品的环节跟流程就更多,首先你得先知道测品的框架 也就是标准化的测品流程跟时间线与测试方法都要清楚,测品的框架 至少分三个阶段 冷启动0-500单 上升期500-1000单 成熟期1000-3000单 达到这个数字 我觉得说测品才算成功 从时间线上 我们规划整体在0-12周 也就是三个月 在一个月的时候起码要在1000单-3000单这个区间才行,那么判断测品的成功标志 在我们看来 其实并不是单量 而是单品ROI 如果45天后 我们团队要对这个单品做判决,到底要不要持续要做 不要浪费大量资源 在个利益价值不是很大的单品
所谓的投放技巧 在7.15号 我觉得就没有任何技巧了,而投放 分别在自营素材跟达人投放上 在不同阶段介入并且分析 所谓的投放更多是达人的投后分析与根据数据来协助整个团队去优化产品 视频内容与达人内容 这个是核心,就怕投手不懂数据 其实在跨境电商 如果操盘手是付费起家的 其实就好很多,如果操盘手是其他部分起家的说实话很难真正做好卖家,我之前就是字节的广告投放的小二,后来我为什么去做自然流 是因为我觉得获取自然流能力比付费能力重要,在后来做卖家发现 付费更能让团队标准化 或者利益最大化,而自然流 往往比较难复制
在铺达人的时候 也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小规模测试 尤其没做过达人的 这个阶段往往是无标准 无流程 找个达人就给样品 最后就是亏货亏物流拿回来一堆垃圾素材,并且无法定义达人投放投产低的核心归因 浪费了钱浪费了时间 很多卖家找达人 我们自己内部找达人更倾向于 配合度>创作能力>电商数据>人群合适 我们基本上就是这样的筛选逻辑 但是这里面如何制定建联标准 如何提高合作效率 如何更精准的找到达人 才是核心
因为看我内容的小白比较多 我先说一下策略跟复盘的关系,我每年都有赚钱亏钱 你做任何事情都要有策略,也就是思考 凭什么我能赢 凭什么我能打起来这个链接,我比其他的有什么优势,这是我为什么能做成功很多盘子的理论支撑部分 另外一部分成功是 是盲目的 是无脑的,我就应该赢,我愿意为了打起来这个链接拼命 我宁愿连续几个月甚至几年996我也要把这个事干成,很多人在做理论调研后就退缩了 尤其是高认知的人,很多事情看的太明白了
我个人打品决策 有个习惯 是 四快一慢
决定打链接后 锁定竞争对手要快
跟竞争链接销量持平后 快速拉开优势要快
拉开优势后 把链接在生态位形成绝对优势要快
竞争对手链接出问题时 拉链接要快
决定是否打链接的时间要慢
所以很多人不会复盘 是根本就没策略 如果不会调研可以看一下我这个文档,同时调研不是核心 只是了解下市场情况 真正的竞争策略 才是最核心的事儿
调研研SOP
当一个细分品类打赢之后,基于这个单品不同价格带 拉1-2两个不同价格带的 形成错位竞争,然后基于这个品类做东南亚多地区,然后基于东南亚拉虾皮 双平台跑 基本上东南亚就稳了 在以东南亚的供应链优势打新地区 这个又是根据不同地区市场调研 比如现在日本就不适合 日本适合小白铺货,但是也可以找1-2两个运营做铺货的测试 整体还是看放量方式 跟未来到底想要的是什么
如果你对TikTok跨境电商感兴趣
可以后台留言
想入局的玩家可以免费找我领取
一份运营指南和几百份TikTok教学文件+全流程作战地图
合作|咨询|转载|开白
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合作
欢迎把文章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