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行业大海啸!这次出大事了?
捷汇通
2025-07-15 18:37
近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互联网平台企业报送涉税信息有关事项的公告》,引发了跨境电商圈的广泛讨论。

近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互联网平台企业报送涉税信息有关事项的公告》,并同步出台配套解释文件,明确境内境外电商平台,都须定期向税务机关报送平台卖家的身份与收入信息。这份公告的出台引发了跨境电商圈的广泛讨论。

我们先来详细解析一下公告的核心管理要求。

1、监管范围全覆盖

  • 对象:所有为中国卖家提供服务的境内外电商平台,包括交易撮合、技术、运营支持;
  • 义务:定期向中国 税务机关报送平台卖家的身份信息和收入信息。2025年6月及之前的收入信息暂不强制报送;
  • 无地域豁免:无论平台总部设在中国境内还是境外,如亚马逊、eBay、Shopee、乐天等等跨境平台,只要服务中国卖家,均需履行义务。

2、境外平台的三类责任主体

  • A类(有证主体):如亚马逊(亚马逊中国)、Temu(拼多多)、TikTok Shop(抖音电商)、速卖通(阿里巴巴)等在中国设有持证(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运营公司的平台,由该运营公司直接承担报送责任;
  • B类(无证有团队):如日本乐天、德国OTTO等在中国无持证主体但有招商/运营服务团队或公司的平台,由这些在中国的服务商履行报送责任;
  • C类(无主体无团队):在中国既无运营主体也无服务团队的平台,必须指定中国境内的代理人来履行报送义务;
  • 核心实质:通过上述分类,确保每一家服务中国卖家的平台,都有一个明确、可追责的中国境内实体承担信息报送的法律责任。彻底堵死了一些“无境内实体”的玩儿法。

3、严厉的处罚机制

  • 罚款:对不报、瞒 报、拒报的平台责任主体,处以2万元至50万元人民币的罚款;
  • 停业整顿:情节严重的,可能面临停业整顿的处罚;
  • 压实责任:处罚直接针对承担报送义务的境内实体,包括运营公司、服务商、代理人等。

4、关键截止时间

  • 2025年7月30日前:平台需完成基本信息备案;
  • 2025年10月31日前:平台首次报送卖家身份及收入数据(涵盖7-9月交易)。若信息缺失或虚假,平台可能清退店铺,且企业面临最高50万元人民币罚款。

本次新规对许多卖家来说,无异于是一场行业大海啸。那我们作为跨境电商卖家,具体可以开展哪些应对措施?

开展合规自查

登录平台后台,确保税号、证件信息、联系方式等真实有效,过期证件立即更新,避免因信息错误被平台拒报;

区分销售货物、服务、无形资产收入,保存电子合同、物流单据、进项发票等全链路凭证;

重点检查2025年7月前的收入是否完整申报,补齐缺失的订单明细和退款记录。

优化财务与税务流程

按季度整理收入总额、退款金额、交易笔数,使用税务部门指定的数据格式准备申报材料;

要求1688等供应商开具含税发票,避免使用个人账户采购,若用香港公司注册1688账号,需确保物流报关与资金流匹配;

对符合条件的出口业务,及时办理报关单和增值税普通发票,申请免税政策,降低税负。

加强与平台沟通

向亚马逊、速卖通等平台索取其境内运营主体信息,确认数据报送渠道和时效,要求平台提供《网络直播涉税信息报送表》等必要表单;

若平台此前未正确报送数据,需与平台协商补充报送或更正记录,避免被税务部门追溯。

关注国际税务政策

对在欧盟销售的卖家,需确保平台已收集并报送增值税号、交易数据,避免因数据缺失被欧盟税务部门处罚;

支付亚马逊广告费等跨境服务费时,按协定代扣代缴10%企业所得税,避免双重征税。

合规使用第三方收款

了解并遵守外汇管理规定,一定要避免使用钱庄等灰色通道收款结汇,卡被冻结不说,还可能面临高额罚款;

选择捷汇通等阳光合规的收款工具,可提前开通2个以上收款产品,避免单一通道中断影响现金流;

避免多店铺共用同一收款账户,否则易触发风控冻结。

总的来说,国家税务总局此次新规,通过强制平台报送信息,想要从根本上解决跨境电商卖家税务信息不透明的问题,标志着跨境行业“阳光化”进程的加速和“强监管”时代的正式到来。

短期内肯定会给行业带来阵痛,淘汰一批依赖灰色操作的卖家。但长期来看,税务合规也有利于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对卖家而言,合规不再是可选项,而是生存和发展的必选项。 建议跨境卖家们积极适应,从多个维度加强合规建设,这不仅是应对新政的必要举措,更是提升自身竞争力、在日益规范的市场环境中实现长期盈利的关键!

展开查看全文
跨境电商外贸税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