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眼镜“小米时刻”下的「期待」与「担忧」
VR陀螺
2025-06-24 20:00
“百镜大战”正酣,中国市场静待一条本土“鲶鱼”

AI眼镜赛道的“小米时刻”:期待与担忧交织

小米AI眼镜或将搅动行业格局

随着 AI 眼镜赛道持续升温,国内厂商积极布局。而小米作为备受瞩目的入局者,其首款 AI 眼镜即将亮相,引发了行业广泛关注。小米在6月23日宣布将在6月26日发布会中推出包括“面向下一个时代的个人智能设备”,业内普遍认为这正是其首款AI眼镜产品[1]

该产品被视作可能成为搅动整个市场的“鲶鱼”,不仅因其潜在的爆款基因,更因其背后所代表的小米生态体系和品牌影响力。目前消息透露,这款 AI 眼镜的定位或与 Ray-Ban Meta 类似,搭载高通骁龙 AR1 Gen 1 + 恒玄 BES2700 双芯片架构,兼顾性能与续航表现[2]

行业对小米既敬畏又期待

面对小米强势进军 AI 眼镜领域,市场反应呈现出矛盾心理:既有对其供应链整合能力及品牌势能可能带来的冲击感到担忧,又有对其带动整个行业发展、提升用户认知度寄予厚望。

  • 担忧: 小米长期以来以“性价比”著称,业内担忧其可能会通过低价策略压缩现有产品的市场空间和利润。但事实上,近年来小米已不再主打中低端性价比路线,而是构建了包含手机、IoT 设备、汽车等在内的庞大生态体系,其产品定位正逐渐向高端靠拢。
  • 期待: 行业迫切需要一次真正的大规模市场教育事件来引爆 AI 眼镜认知度。雷军及其现象级IP影响力有助于普及AI眼镜的价值主张,并推动大众接受这一新型可穿戴设备。

定价推演:物有所值或为关键

尽管“性价比”是小米最具代表性的标签,但在AI眼镜这一新领域,简单套用旧逻辑并不适用。从BOM成本与配置角度来看,小米AI眼镜的定价大概率将高于市场普遍预期,走一条“物有所值”的路线。

结合部分AI模型平台(Gemini、DeepSeek、Qwen、豆包)的预估数据,该产品价格区间预测如下:

  • Gemini 2.5 Pro:2499~3499元,2999元为平衡点
  • DeepSeek R1:2500~3500元,较可能接近2999元
  • Qwen:2000~3500元,同样倾向2999元价位
  • 豆包:1500~1999元,主攻中低端市场

挖掘中国市场潜力

相比此前苹果Vision Pro过于高端化的定位,Ray-Ban Meta 成为了更接地气的成功范例。相较之下,小米 AI 眼镜凭借其本土化优势,将进一步验证中国消费者对多模态 AI 眼镜的接受程度和市场需求。

据京东平台数据显示,小米旗下眼镜类产品销量已突破百万副。依托强大的米家生态链,小米 AI 眼镜有望实现与其他智能终端(如手机、汽车、智能家居)无缝联动,创造更多实用场景。

对于小米自身而言,首款AI眼镜的推出更多是一次探索性质的“试水”。但从产业整体发展来看,其更大意义在于激发行业活力、推动市场规模扩大,从而惠及上下游产业链企业。

值得期待的是,小米是否能在此次发布会上带来更多“One More Thing”,真正拉开中国AI眼镜市场爆发的序幕。

--- **SEO关键词保留**:
AI眼镜、小米AI眼镜、Ray-Ban Meta、小米首款AI眼镜、AI拍摄眼镜、高通骁龙AR1 Gen1、电致变色技术、XR初创公司、雷军发布会、智能家居联动、米家生态链
展开查看全文
文章来源:【VR陀螺】公众号,原文《AI眼镜“小米时刻”下的「期待」与「担忧」》,大数AI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