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荔枝季,《长安的荔枝》作为马伯庸IP改编剧掀起热议。不同于传统古装剧,该剧融合现代职场文化与历史背景,借雷佳音、岳云鹏等明星阵容打造出极具烟火气的历史叙事,开播首周即带动“荔枝”关键词全网搜索量激增270%。
流量加持下,乳饮、金融、生鲜、文旅等30余个品牌纷纷入局,创下今年影视IP合作密度新高。这一现象背后,折射出内容稀缺时代的品牌焦虑,也反映出IP营销正在从单纯曝光转向深度心智占领。
剧集内容成为品牌创意营销的重要载体。安慕希绑定岳云鹏角色,通过谐音梗“尝安的荔枝”巧妙衔接剧情与产品卖点;度小满借原创角色“十七娘”完成古装借贷场景与现代金融需求的嫁接;每日鲜语则以梦境形式演绎“追鲜使”,展现其锁鲜技术。
剧内内容植入不仅提升了广告与剧集风格的一致性,也为品牌建立了更自然的情感连接。这种模式跳脱出以往生硬的品牌露出逻辑,让营销更具代入感和传播力。
除剧内植入外,剧外合作也成为品牌发力重点。瑞幸推出“长安的荔枝冰萃”饮品,并设计“千荔马”挂件引发UGC裂变传播;百果园发起“荔枝使招募”,将妃子笑荔枝打造为味觉上的历史浪漫符号。
这些操作表明,品牌正尝试从“租客”转变为“合伙人”,通过IP的长尾效应实现流量沉淀和用户私有化,提升营销的可持续性。
在众多品牌中,安慕希选择轻松有趣的路线,利用岳云鹏擅长谐音梗的特质,将“长安的荔枝”解构为“尝安的荔枝”,构建出“尝安”作为荔枝酸奶社交暗号的心智锚点。
这种去主体性的创意植入方式,模糊了广告与内容的界限,在剧集生命周期结束后依然具备独立传播能力,实现了品效合一。
《长安的荔枝》的营销热潮揭示行业趋势:品牌不应再执着于争夺曝光资源,而应聚焦于对用户心智的长期占有。未来的竞争,是条件反射建立能力的竞争,谁能真正将产品刻进用户认知,谁就能在市场突围。